2019年04月27日
這10個全國最被低估的“非一流”學科,實力很強!
咱們已經叨叨過一批“雙一流”遺珠大學的委屈。但委屈的何止是“不入流”的大學,還有一係列“不入流”學科緊跟其後,表示不服。
傳統文科強校復旦的一流學科竟然是航空航天機械製造,哈爾濱工程大學瞬間搞不懂自己的優勢學科是啥了。四川大學近一半的一流學科屬於原華西醫學院,不禁自嘲成為了“雙流”大學。武漢大學一流學科不是其王牌水利工程,而是礦業,兩係學子同時一臉懵逼。當華南理工大學的同學們發現自家一流學科不是建築,是農學,互相恭賀“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時,隔壁華南農業大學想打人:自家不但沒有上一流大學榜,連農學都沒有評上一流學科,找誰說理去?
話說回來,以下學科雖此次落選,但在高校學子的心目中,它們不承皇冠,也是無冕之王。
南開大學
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
南開大學有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五個學科入選。然而,歷史更悠久的經濟學科,全部沒有入選。南開大學是中國經濟學的發源地,建校不久就開始培養經濟學研究生,絕對有底氣喊出“建設世界一流經濟學科”的口號。
根據2015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學科轉載位列第1名,綜合指數位列第1名。作為國內最頂尖的經濟學科,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科竟然落選,讓人匪夷所思。
山東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
文藝學(二級學科)
山東大學以“文史見長”著稱,在大師輩出的二十世紀,山東大學在文史哲領域的實力不輸於北大。但它入選“雙一流”名單的學科卻隻有數學和化學,不知這算不算“校恥”?選“雙一流”學科,既沒有看到一所大學的歷史傳統,也忽視它的特色學科在當下中國大學中的地位,如何能夠說服人?
華東師範
中國史(一級學科)
華東師大的文史哲向來是強項,在八九十年代,其中文係就是中國文學批評的絕對中心。近十年來,華東師大的中國史學科,風頭之勁一如當年的中文係。如果沒有華東師大的中國史研究,中國近現代的許多問題可能仍然迷霧重重,至少我們不會那麽快就看到歷史的本相。然而,這麽重要的學科竟然被“雙一流”遺忘了?
浙江大學
應用心理學(心理學之二級學科)
1998年,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老浙江大學四校合並,組成了今日的浙江大學。而起源於浙大、發揚光大於杭大的應用心理學,絕對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學科。當其他高校的心理學專業還在搞理論研究的時候,杭大心理係在陳立教授的帶領下,開創了一個跟北大、北師大完全不一樣的應用心理學方向——工業心理學。這個學科包括了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等專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可是,此次“雙一流”評選,北大和北師大的心理學都上榜了,浙江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卻沒有一席之地。
廈門大學
工商管理(會計學),一級學科
廈門大學此次入選的學科是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和統計學。遺憾的是,廈門大學同樣重要的工商管理學科,竟然漏了!要知道,廈門大學是中國第一所提供會計博士學位的院校。更重要的是,廈大有葛家澍這座大山。
1978年,葛家澍教授率先為“借貸記賬法”正名,全麵介紹和引進了現代會計理論,為中國建立了一個能夠和世界接軌的會計體係,對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每個月都能領到一筆工資,你就應該感謝葛家澍和廈門大學的會計學係。
復旦大學
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
論歷史,復旦大學1929年便創辦了新聞學係;論學術力量,復旦大學的師資和學術成果敢說全國第二,便沒有學校敢說第一;論人才培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素有“記者搖籃”之稱。
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都入選了,卻沒有復旦大學的份兒。其他新聞傳播領域的強校如武漢大學、華中科大(近日在公關領域對戰薛之謙大獲全勝的李雨桐女士就是華中科大新聞係的畢業生)、清華大學,也統統名落孫山。那以後靠誰來做傳播呢?
武漢大學
水利工程(一級學科)
在水利工程領域,最厲害的高校有三所:清華大學、河海大學、武漢大學。1952年,武漢大學將水利工程這個優勢學科分離出去,無疑是武漢大學最大的遺憾之一。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並入武漢大學後,中國的水利水電事業進入了建設與環保並重的新階段,而中國水域出現的新問題,也迫切需要水利工程學科提供解決思路。長江始終是中國水利研究的重要基地,武漢大學同時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何以把“雙一流”建設學科給了清華大學和河海大學,卻忘了武大?
華南理工
建築學(一級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的建築學院,前身華南工學院,是“建築老八校”之一,但此次建築學獲入選的高校隻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和東南大學。
近十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在公共建築上的成就巨大,2008奧運會摔跤比賽館(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北工大體育館、天津博物館、上海錢學森圖書館、深圳市寶安中心區圖書館、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等建築或建築群,都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作品。此番落選,別說是滄海遺珠了,簡直可以說是有眼無珠。
哈工大學
航空航天專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幹所大學之一。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管、文、經、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重點大學。
國防七子又被稱為“國防七校”,是指由工信部直屬的七所高校,他們實力強勁,是國家重要國防建設高校,其中這七所高校中有四所被評為985高校,他們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時另外三所都位列211大學行列,他們分別是: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西北工大
航海專業
西北工業大學坐落於古都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之一。
內容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係我們
謝明波老師寒假網絡班來啦!錄播隨時回放喔!還有顏值與實力並存超強版寒假配套教材,前300報名免費贈送教材!!!高一高二高三都可報名喔~
[報名網址]www.xiemingbo.com
[溫馨提示]有問題加波波老師微信xiemingbo2018谘詢~
報名完請聯係老師微信xiemingbo2018獲取紙質教材
寒假課程表
文章推薦:
原文地址:http://www.sohu.com/a/306160223_113173
2019年04月03日
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也陪伴孩子擁有各種情緒
我曾經在一個課程中做過這樣的小活動:拿出十張小卡,寫下十項生命中你想要的東西,像是健康的身體、有熱忱的工作、美好的婚姻、養育小孩、孩子身體健康、有自己的家…等等。如果你願意,也請你拿出十張小卡寫下十樣想要的東西,寫完後把卡片翻到背面,隨機抽走五張,然後翻開看剩下的那五項。
想像一下,你人生中想要的十樣東西,只有五項會如你所願,另外五項可能會因為各種意外而失去:你可能會被裁員失去工作、得到重大疾病失去健康、伴侶死亡、離婚、得到心理疾病、孩子有特殊需求、因為發生大地震而失去房子…等等。
生命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會充滿變化,因為人生不會只照著你所計劃的樣貌展開。
這些驟變往往帶給人許多衝擊與情緒──悲傷、憤怒、失落、震驚、受挫…等等。這些不如預期的經歷與令人痛苦的情緒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幫助孩子準備好面對與處理這些情緒了嗎?
隱藏負面情緒會失去什麼?
在這個非常強調正向思考的社會裡,我們把情緒分成「正面」和「負面」,只有正面情緒被接納,我們強調要開心快樂、凡事往好的方向想,負面情緒則不被接受,只好藏匿起來。在教養上,當孩子擁有負面情緒時,許多父母會譏笑、羞辱、或是責備孩子,像是:「不准再哭了,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有什麼好害怕的,你這個膽小鬼!」「你怎麼可以對長輩生氣,真沒禮貌!」
當然,如果人生都只照著我們想要的方式進行,每個人都只需要感到快樂就好。但是,生命充滿不確定與意外──那些你無法預料的事情、你以為不會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有可能瞬間讓你的世界瓦解。在諮商室中,我看到我的個案經歷童年虐待、親人或伴侶死亡、親人被謀殺、性侵害、受到暴力攻擊、困在充滿虐待的婚姻中、離婚…沒有人計劃要發生這些事情,但是生命無法預測。
如果我們把難受的情緒都推到牆後,表面上裝出一切都很開心、很正向,那麼我們就失去了面對以及處理這些困難情緒的能力。做為父母,如果我們只願意接納孩子的正面情緒,那麼我們也失去了讓孩子學習處理各種情緒的機會──這個面對生活最重要的能力。
情緒是訊息,告訴你生命中什麼重要
把情緒分成正面和負面,這樣死板的二分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許多人就會落入「好情緒」與「壞情緒」的迷思──好情緒才能表現出來,所有壞情緒都應該要壓抑。於是,當悲傷難過時,許多人會告訴自己不該這樣感覺、不應該去想難過的事情。
但是不去想、不去難過,並不會讓這些痛苦的情緒離開。相反的,當我們刻意壓抑與忽略感受,這些情緒只會越積越多,直到有一天,累積許久的內在痛苦傾塌下來。
當我們對痛苦的情緒越陌生,就會越害怕這些情緒。對於許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不敢去愛,因為害怕未知與焦慮所以不敢做改變。受挫、失望、憤怒、心碎、焦慮,這些令人難受的情緒都是「活著」的一部分,就像心理學家蘇珊?大衛(Susan David)所說,不用感受這些痛苦的情緒是「死掉的人才有的目標」,因為只有死掉的人才永遠不會受挫、不會失敗、不會痛苦、不會心碎。
我們必須重新看待情緒,不用再把情緒分成好壞,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是人面對發生事情的反應。情緒提供給我們訊息,讓我們注意到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需要被改變的事情。如果你看到有人被不公平對待感到生氣,表示你在乎公平正義;如果你在關係中感覺不被重視,不快樂的情緒在告訴你需要做改變,需要與伴侶溝通,或是需要離開。
許多人對情緒有個迷思,認為不要去想痛苦的事情就不會痛苦。但剛好相反,面對這些痛苦情緒的方式,就是要讓自己去感受,去接納這些痛苦。而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接納各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學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練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與孩子的情緒「同在」指的是「一起經歷」──接納孩子擁有的感覺,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感受,並且讓孩子知道:「我知道你現在有這些情緒,我在這裡和你一起。」也就是說,當孩子悲傷難過時,你只要陪伴著那份悲傷就好,不要告訴孩子「不要再難過了」或「這件事情沒什麼好難過的啊」。你願意讓孩子難過,然後和這份悲傷共處。
和悲傷時的孩子一起、和生氣時的孩子一起、和受挫時的孩子一起、和失望心碎時的孩子一起──當父母能和孩子的情緒同在,傳遞出的訊息就是:你所擁有的各種感覺都是正常的,而且有我在,我在這裡陪你。
當我們能和孩子的情緒同在,孩子就能多花一點時間和情緒相處,然後學習到:這是什麼情緒?什麼讓我有這樣的情緒?孩子可以理解到擁有各種情緒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不管有什麼情緒,他都不是孤單一個人。
當孩子每次都可以花一點時間與令人難受的情緒相處,他就可以了解──這些情緒雖然痛苦,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與壓迫,我知道怎麼跟這些情緒相處,我不需要把這些情緒推開,也不需要逃避。
日常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產生情緒,每一次與孩子的情緒同在,父母就是在示範接納情緒。慢慢的,孩子學習到情緒是很自然的、被接納的,有人會陪他面對處理情緒,然後,孩子就能開始自己調節情緒,這是一個人在面對人生變化與挫折最重要的能力。
從今天開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
就像環境需要生物多樣性,我們的內在世界也需要情緒多樣性──不管是讓你快樂或是讓你痛苦的情緒,都是正常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要能夠與孩子的情緒共處,父母要先能夠與自己的各種情緒同在。也就是說,當你感到氣憤、挫折、悲傷…時,能夠不去評價自己「我不應該這樣感覺」,而是去接納以及與這份情緒相處,去好好聆聽,這個情緒在告訴你什麼?
人生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會充滿變化,如果我們害怕去感受痛苦的情緒,那麼就可能會錯過生命中許多美麗的時刻──願意讓自己去承擔心碎的風險,才有可能去愛人;願意讓自己失敗失望,才有可能去挑戰新東西去嘗試;願意讓自己脆弱,我們才能敞開心去與其他人連結。
教孩子去感受各種情緒,他才能盡情地活著,去感受到生命中出現的感動與痛苦。我們需要讓情緒出現,才能去傾聽情緒在告訴你什麼訊息。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也陪伴孩子擁有各種情緒。
友情推薦: